2013-11-30

愛在黎明破曉時 Before Sunrise

我對一些好萊塢的愛情電影有些嗤之以鼻,所以不太看什麼愛情喜劇片,因為這類片總是脫離不了芭樂公式的迴圈,以至於看的英美愛情電影並不是很多。 但我卻相當喜歡這部電影,可以說是節奏暢快、題材特別且"毫無劇情可言"的愛情電影,它跳脫了既有的公式,整部片僅在一天內發生,藉由男女主角之間的交談,聊生活、聊理念、聊自身對事物的看法.....無所不聊,兩個素昧平生的陌生人因著短短一天內坦誠相見毫無保留的交談,互相吸引著對方,是種恍如隔世的一期一會。

我很喜歡男女主角的交談,因為是素昧平生的陌生人,可以毫無保留赤裸裸的談話,對方並不清楚你是怎麼樣的一個人? 也不知道你的過去,因此可以更加放心的暢所欲言。

2013-11-20

矛盾的定位

因為社群網站的字數限制,以及速食文字的發達,很多時候想要打很多落落長又自high的感想文不管在FB還是噗浪都是不適切的,其實我還沒搞清楚這個blog到底是要隨興的打一些滿足自己的文字? 還是像〈風起〉那樣耗費心力但逼得自己很痛苦再三檢視修正心得的文章(一方面是自我滿足,一方面是想對宮崎駿致敬所做的記錄,一方面當然也是希望感興趣之人能夠來閱讀,而且若能產生共鳴就更好了)

總之,這個blog目前的定位分成兩類,一類是想要抒發些最近的讀物/觀影心得以及興趣事物(當然是只有自己看的懂,但是不寫出來好像又會爆炸)的隨性文。 以及努力逼自己寫出不單是自爽也能讓別人理解與認同的共享文章。其實寫文章是可以練文筆的,即便只是再日常不過的文字,或是虛無飄渺、無病呻吟的文字也行,只要不荒廢的持續寫,我覺得都是有助益的,不過這種說法/行為只能以"假掰文青"一詞來自我解嘲。

這讓我回想起過去很迷偶像的時候,非常認真經營無名的時期,每一篇文章都是費盡心思、耗盡心力去完成,很顯然的,就是希望很多迷妹也能來看我的文章一起討論,彼此分享。 而且不可諱言的,因為本人是那種一旦深陷喜愛的事物就會深究到底的人,因此對自己認真打出來的哀抖文頗有幾分自豪感,所以當獲得其他迷妹的認同時,小小的虛榮心便會開始作祟,也正因如此,更促使我認真經營無名,甚至自動自發早起打文章的的熱血心情,雖然如今這種沸騰的情緒早已不復見,且對過去那樣過分狂妄的自己是有幾分厭惡的,但是也正因為那段有些輕狂(?)的歲月,奠定了現在練就一身深厚阿宅底子的人蔘(這樣到底是好還是不好?)

講那麼多只是想說,這個blog的文章非常兩極,估計會讓人誤會格主是不是有人格分裂的程度,有本人自言自語自high自爽隨興所至的文字,也有非常努力、認真收集資訊、資料,分析解讀的文章,可能也會不自覺的滲入一些矯情的語氣和用字遣詞,總之,希望這樣認真的心血,不要只是落得表面以華麗詞藻掩蓋,內容卻不著邊際,不值得去思考的空洞文章。

當然可能一輩子也無法成為像是劉墉那種才華表露無遺、文筆幹練、用字精準的人。 我小時候基於好奇,曾在老媽床頭櫃的書堆中翻出過劉墉的散文〈冷眼看人生〉,事實上在長大重新閱讀之後,因為心智上的成長稍有領會,感受到是一種不太舒服的閱讀過程,小時後那個單純的自己,卻只把它當做普通故事津津有味的讀著。 或是我個人很喜歡的作家侯文詠,〈頑皮故事集〉和〈淘氣故事集〉是我兒時最愛的讀物! 侯文詠詼諧逗趣的文字,讓人甚至無法聯想他居然也是寫出〈危險心靈〉和〈白色巨塔〉的作者(後者我尚未拜讀),可以寫出老少咸宜的愉悅讀物,也可以寫出富含寓意、深意的書,不管哪方面來看,都是很令人欽佩的啊!

我永遠也無法成為這樣靠文字就能吃飯的人,但是藉由文字,很奇妙的...文字真的有某種說不上來的力量,能夠盡可能的掏出腦內之事物,心之所想,我一直覺得思想是無法準確用文字去表達的,但是不管如何,總是能賦予文字力量,那種力量也許自己不能看見,但卻是可被閱讀者所感受的。

好了,結尾就是,這是個矛盾定位亦或是還無法確定定位的blog,藉由閱讀和觀賞後的粗糙心得感想、文字記錄來充實我的生活,總之,如果能一直繼續保持下去不間斷就好了,所以希望能朝著持之以恆(?)這個目標繼續努力! (結尾超虛)

2013-11-05

國家地理125年經典影像大展後記


(圖源:官方facebook)

102學年《實務案例分享》期中看展心得報告

今年是國家地理雜誌創刊125年,為了慶祝這個里程碑,台灣特別在華山藝文特區舉辦「國家地理125年經典影像大展」,這次跟大學朋友一同前往,親自見證國家地理雜誌不凡的歷程。

首先,一進入展場後,就被撲天蓋地的國家地理雜誌封面給震撼,從1888年創刊號到2013年為止的每一期封面,全部都展開在牆上,彷彿像是走在時光的迴廊上。 正式進入展間後,逐一從創刊年開始介紹國家地理雜誌的歷史,最早期的國家地理雜誌封面非常簡便,只是純粹的文字排版,隨著年代的推移,才逐漸演變成今日這種大幅照片滿版佔據的封面。 開頭介紹讓我很有印象的一句話便是「照片,是《國家地理》雜誌的語言」,從初期的黑白照片開始,後來有些設影師會幫黑白照片手繪上色,到現今的彩色照片普及,每一張照片都在記憶著那個年代的歷史,甚至無需言語,便能讓觀眾透過照片細細去體會。

這次展覽分割成八大主題,其中一個主題就是「台灣記憶」,國家地理雜誌曾以台灣為專題報導十餘次,有20世紀初的原住民部落、日治時期結束的戰後台灣、國民政府遷入治台時期,以及我出生那年1992年,中華職棒兄弟象隊贏得總冠軍,漫天黃彩帶淹沒球場的光榮畫面,一張一張都記錄著,我外公、外婆、爺爺、奶奶的過往、爸爸、媽媽小時候、青年、壯年時期,那些過去在我未出生前的陌生台灣,因著這些照片歷史記憶的溫度,讓我感到熟悉且溫暖起來。

在後面的主題中,以〈生命之歌〉和〈人文探索〉這兩個主題最受我喜愛,其中人文探索區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照片是一幅秘魯的小牧童難過的流出斗大淚珠,以及他身後是倒在地上的六頭綿羊和蹣跚走路的老牧人身影。 這張照片的文字解說是一輛計程車在視線不佳的急轉彎處轉死了六頭綿羊,使得小牧童難過的哭了起來,因為對自給自足的農家來說,這是相當大的打擊。 結果照片刊出後,各地讀者紛紛捐贈了共7000美金來彌補牧童一家人的損失,拍攝此照片的攝影師得知此事後便感慨的說:「我的照片在某個人的生命中帶來了真實的改變。」著實的感動人心! 另外一張我很喜歡的照片是爺爺和孫女並肩坐在教堂裡談著鋼琴張大口唱著歌,而強烈的金黃色夕陽從敞開的窗戶灑落在他們身上,這幅照片的攝影師所做的文字註解我特別喜歡,所以記錄下來,他說:「我投入的攝影主題,必能激起我對人性與世界現狀的熱情,而我也深信靜態影像具有改變人心的力量。」

展覽看完後,內心很澎拜,一方面是因為感受到影像的溫度與力量,一方面也感受到這些攝影師他們跋山涉水,突破難過,有時候等上一整天,等上好幾個月,甚至深入艱困的環境中,只為拍上一張好照片,而成品不單單只是一張影像如此簡單,而是可以為某些人,和這個社會,甚至整個世界,帶來哪怕是一點點的改變,帶來一點點影響力也好,可以讓一切或多或少變得不一樣。 很慶幸有來欣賞這次的展覽,不單單只是純粹的當作看過即忘一般攝影展來看,而是在往後的日子中仍可從記憶中翻出來細細回味的好展覽。


Design by | SweetElectric